日期选择 logo

2021-04-19 第26,83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以“制度保障+智慧助推”实现城市更新精细化管理

修缮藏“彩蛋”留住“根和魂” 上海旧住房更新改造兼顾风貌与宜居

       ■本报记者 史博臻
      
       家住曹杨一村的高阿婆经常要回正在改造中的旧居张望会儿,看看建设进度,盼着能早日回搬。这里的成套改造预计在年中就将完成。更令高阿婆期待的是,即将归来的曹杨一村并不会让“工人新村”的印记消失:楼顶上重新铺设的瓦片,会呈现一片又一片的红彤彤;公共空间设计上融入了棉花等纺织元素,体现独具一格的工人文化。
      
       充满烟火气的老房子是城市的“根”和“魂”,承载着上海的乡愁。但一些房屋由于年代久远、功能缺失,越来越难符合现代人居住需求。在上海,房屋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安全存在隐患等各类旧住房也已纳入“留改拆”的工作范围。
      
       近年来,市住建委等职能部门多策并举,努力走出一条风貌保护、城市更新、住房保障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的新路,诞生了一批家喻户晓的旧住房改造项目。
      
       以成套改造为突破点,曹杨一村等一批工人新村先行先试,让居民在拥有宽敞明亮的生活条件同时,保留保护好优秀历史建筑的外观风貌、人文底蕴以及颇具特色的空间布局。今年,上海将实施1000万平方米的旧住房更新改造,持续优化好城市的“存量”。
      
       留住旧时光,启程新生活
      
       绿树掩映中,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楼沿着蜿蜒小径整齐分布,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杨一村。它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曾住着一批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们。此后,曹杨一村所在的曹杨新村成为中国对外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70年日月如梭,早年风光无限的设计一直使用到今天难免会有诸多不便,但由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特殊身份,曹杨一村的改造也受到了很多限制:例如,建筑主要立面不得改变,且在考证原始设计资料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重点保护部位应严格按原式样、原材质、原工艺修缮改造等。
      
       工人新村如何焕发新的生机,又如何兼顾历史记忆与民生需求?市房管局邀请多名建筑保护专家,就曹杨一村综合改造方案展开“头脑风暴”,最终敲定:保持南立面历史风貌不变,减小北立面内凹尺度,重新布局楼梯通道,放宽放缓踏步,并对公共厨房、卫生间、楼梯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改造后给予每户独立厨卫。
      
       参会专家解释道,方案的设计初衷是在最大化提高居民居住质量的同时,采用与历史原状颜色一样的米灰色涂料作为立面主材。在细节上,仿照原木窗,更换上仿木纹的铝合金窗型,保留东、西山墙上的回纹镂空设计装饰造型,最大程度还原和传承工人新村的历史本色与文化底蕴。
      
       公共空间也有“彩蛋”。过去,曹杨一村的公共空间以广场为主,功能比较单一,甚至沦为居民们的晾衣场。通过这次修缮,三个新的景观将以“源、忆、合”的主题展现劳模精神。 ◆下转第七版(上接第一版)比如:一工区的中心绿地除了承担健身、社交功能之外,还会以抽象的棉花元素形成绿带,相信会让不少以前从事棉纺业的老居民感到亲切。
      
       2020年10月,曹杨一村20幢房屋率先开工,剩余28幢也紧随其后,于2021年1月施工,力争今年年中完成修缮,欢迎居民回家。
      
       成套改造带来的蜕变,书写了上海旧住房改造的新探索。同属于工人新村的彭三小区,也通过成套改造重获新生。对于老街坊来说,不但能住上新房,还能继续维持堪比亲情的邻里关系;对于城市来说,新房的外观上结合新村整体的立面风格进行设计,让工人新村的印记不会消失。原有的村史文化馆得以保留,延续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
      
       风貌保护和文脉传承持续加强
      
       据了解,上海2016年至2020年底已实施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5300余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其中,实施各类保留保护里弄房屋修缮改造260余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修缮75万平方米。针对非旧改地块的旧住房,主要聚焦成套改造、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厨卫改造等综合改造工程。
      
       在改造中,风貌保护和文脉传承持续加强。保护层面,上海对各类保留保护历史建筑,按照整体历史风貌和建筑本体特色的保留保护要求,分级保护、分类施策,重点研究探索区域更新在保留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推进以优秀历史建筑为主要要素,周边设施同步更新的改造方式。实施层面,根据《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相关要求,按照修旧如旧和保护利用兼顾的原则,实施保护性修缮与功能性修复的更新改造。
      
       为了实现城市更新精细化管理,上海聚焦“制度保障+智慧助推”。比如,完善建筑保护智能发现系统,推进优秀历史建筑板块应用场景开发工作,推广建立覆盖全市优秀历史建筑的自动感知和感应系统,实现建筑保护的智能化管理。
      
       在总结前期城市更新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上海正研究在立法层面固化和提升相关工作经验,推进《城市更新条例》立法。